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打破世俗观念 传递生命大爱

发布时间:2018-04-23 浏览量:

【编者按】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收获温暖和感动。4月10日的雅安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打破世俗观念  传递生命大爱》的文章,讲述了雨城区7名老人,为让生命的最后一点光照亮人间,结伴来到雨城区红十字会,签约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感人故事。老人大爱无私的精神值得广泛传播和学习。人的生命终有消逝的一天,但有人选择用这样一种方式延续;人的一生或许平淡无奇,但有人选择成为这样无言的英雄。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因他们的善举而得以弘扬,人类生命的长河因他们的无言大爱更添光辉。

分享此文,希望能引发大家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能有更多的善心人士加入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市民,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怀——打破世俗观念,相约到红十字会签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人生短暂,去世后被送进火葬场烧成一把灰,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把遗体器官捐献出去,不仅是爱的传递,更是生命的接力!”4月9日,7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一,年近七旬的朱婆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捐献遗体器官好处多,一方面能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标本,另一方面,也是生命的接力,用自己有用的器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获得再生的力量,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同时也给子女减少了麻烦和经济负担。确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为社会做贡献   为子女减负担

     时间追溯到3月13日。

当天下午3点左右,雨城区红十字会办公室来了几名老年人,他们个个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尚未进门,便听到朗朗说笑声。几名老人一进门便向工作人员咨询:遗体器官捐献在哪里登记?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就在我们这里登记!”雨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遗体器官捐献手续的办理和所需流程,并当场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给他们登记、填写,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朱婆婆,69岁,家住市区沿江路东段。朱婆婆说,让她产生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很简单,这就是去年下半年,她认识的2位朋友同一天去世,一位80多岁的老人去世前就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去世后子女打电话给有关方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很快就赶来,摘取了有用的眼角膜后,把遗体运回医学中心。第二天,去世者的子女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各忙各的了。而另一名没有捐献遗体器官的去世者,子女忙着设灵堂、宴请亲朋好友、火化等,且各类花费达到几万元,既给子女增加麻烦,还增加了家庭经济的负担……两相对比,让朱婆婆感慨万千,而更让她振动的是,老人所捐献的眼角膜让3名眼病患者重见了光明。她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伟大决定:不仅自己要捐赠遗体器官,还要让老伴加入其中,让身边的老年朋友加入。

都有相同愿望  一起说服子女  相约办理手续

    朱婆婆说,她把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告诉老伴后,不仅得到老伴的积极支持,老伴也积极响应,跟随她加入到遗体器官捐献队伍中。起初,他们的子女得知父母要捐献遗体器官后也不理解,极力反对和劝阻,后经多方工作,说服了子女,同意了父母的想法。

    此后,朱婆婆在与老友们聚会或者散步聊天时,经常提及遗体器官捐献的话题。在朱婆婆的影响和鼓动下,去年底,与朱婆婆同住一个小区的古、尹等多名老年人,也想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并相约2018年春暧花开季节,一起到相关部门做登记,实现人生的最后一个愿望。

    “我们一起到红十字会咨询的有7人,3对夫妻和一名单亲者,最小年龄不到60岁,我是年龄较大的一位。”朱婆婆告诉记者,遗体器官捐献不是说起玩,而是要付诸行动。因为不知道如何捐献,3月13日,她和老伴邀约其他5名老人一起,来到雨城区红十字会,你一言我一语,争先向红会工作人员咨询。当得知遗体器官捐献手续就在红十字会办理时,一行人都做了登记并填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至此,朱婆婆夫妇等7名老人完成了捐献前的必备手续,成为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据了解,这也是全市一天之内,填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人数最多的一次。

    遗体器官捐献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一方面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另一方面,更是一种爱的传递,是生命的接力。让我们为他们的大爱之举点赞!为所有参与社会公益的爱心人士点赞!